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省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08

2010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水利部在全国16个省(区、市)的50个县启动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甘肃省有8个县列入其中。2013年,在总结试点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又启动实施了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我省有19个县列入专项建设规划。7年来,我省严格按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要求,坚持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建设思路,不断深化前期工作,强化责任落实,规范项目管理,注重工程质量,提升投资效益,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取得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一、工程概况

2010年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甘肃省先后有21个县区列入了工程建设范围,共安排89个项目。7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9.16平方公里其中:新修梯田76357.25公顷造林14308.18公顷,植物护埂200.2公顷,封禁850 公顷配套田间道路5748.33公里,栽植行道树13.75万株,修建截排水沟1890.89公里,水窖1901眼,谷坊1459道,涝池97座。完成工程总投资136412.1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9000万元,地方配套9328.22万元,投劳折资38083.95万元

二、工程实施效果

(一)水土流失有效控制坡改梯工程以梯田建设为主体,各项治理措施对位配置,形成了衔接紧密的有机整体。这些新增的治理措施年可拦截泥沙557.22,拦蓄径流3209.78立方米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28%提高到70%以上。项目区宜修坡耕地全部建成水平梯田,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就地拦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实施7年来,共新修梯田114.5万亩,项目区人均梯田面积增加2.2亩。高标准水平梯田的建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据测算,新修梯田每年可增产粮食6298公斤,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田间道路全部配套到位,为农机具的广泛使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据调查,项目区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年增长11%,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三)群众收入稳步增长将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引导农民在新建的梯田上发展具有当地优势的马铃薯、地膜玉米、经济林果、中药材、草食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使群众收入显著提高。据调查统计,治理后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78元。同时,水平梯田的建成,促进了土体流转,当地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能人大户承包梯田,发展规模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四)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依托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将交通部门的道路工程、扶贫部门的整村推进工程、林业部门的林草绿化工程、水利部门的小型水利工程等涉农惠农项目一并纳入项目区同步规划和实施,使山、水、田、林、路、村一次规划到位,一次配套成型,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促进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做法

(一)抓项目前期,注重科学规划为确保工程布局合理,省专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论证分析,与县区共商项目实施范围、工程建设规模、治理措施布局、后续产业开发等事宜。为保证前期工作质量,明确要求项目实施县区必须委托具有水土保持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开展现场勘察设计。各县在项目区选择上也是多次实地勘察、反复进行论证,将梯田与道路、截排水沟、水窖、林草等措施相互衔接,合理配套,使各项措施发挥了最大的综合治理效益。同时,坚持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依托坡改梯工程把发改、交通、扶贫等部门的惠农项目一并纳入项目区同步规划和实施,着力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二)抓行政推动,强化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加大宣传发动,调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全省梯田建设工程,省上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梯田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工程实施县区把其作为全县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举全县之力着力推进,成立了以县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行政领导和技术干部的双轨责任制,靠实了工作责任。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增粮增收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形成了“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抓工程管理,严格落实制度为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确保坡改梯工程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7年来,省先后举办了8期全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信息系统管理培训班和全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培训班。同时,省水利厅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水利工程交易项目目录》,明确规定水土保持工程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招标的标准2013年以来省实施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均全面执行了公开招标。通过摸底调查,建立了全省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监理、监测技术服务准入制度,明确了科学规范开展监理、监测工作的要求。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各方工作制度的建立落实和责任明确,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质量。

(四)抓监督检查,建立督导机制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落实监督检查责任,对督查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县区,加大惩处力度。每年,省均派出多个督查组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召开加快推进工程协调会议和全省水土保持工程进展情况通报会,通报市州在前期工作、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下发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有关问题的通报,要求市州在规定节点内抓好辖区项目的整改落实工作。同时,各级水保部门明确了各自职责,主动作为,对项目制定周密的进度计划,千方百计保障施工条件,倒排工期,节点控制,科学组织,严格按照建设目标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的“双保障”。

(五)抓开发利用,提升工程效益省按照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要求,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取项目区,打造各具特色的“梯田+”产业开发模式。在地广人稀的环县、镇原县通过梯田建设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草食畜牧业;在人多地少的麦积、秦州、礼县等县区通过梯田建设发展山地果园和设施蔬菜;在干旱缺水的通渭、临洮、陇西、广河等县区通过梯田建设发展地膜玉米、马铃薯等旱作农业。各项目县也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实施坡改梯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沟通协调,促进土地流转,积极培育产业,极大地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工程实施7年来,项目区促进特色产业发展面积16万亩,促进集约化经营面积8.7万亩,各地均为梯田高效利用找到了途径,为流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几点启示

一是甘肃目前还有2380万亩的坡耕地和810低标准梯田需要治理坡耕地治理任务依然繁重,今后一段时期在我省开展坡改梯综合治理工程非常必要,建设的思路应坚持新修梯田与已建梯田改造提升并重,将工作重心由注重规模向提高梯田质量标准转变,由单纯梯田建设向综合治理转变,努力建设高标准梯田。

二是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以坡改梯为主体,由于受投资的限制,其它道路、林草、水窖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配套措施数量少且布局分散,配套措施建设相对薄弱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整体发挥,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应不断完善梯田工程综合配套,发挥工程的最大,为甘肃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目标助力。(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综合治理处供稿 科技信息处编辑) 

 

 


 | 网站首页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办:甘肃省水利厅办公室  承办:甘肃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甘肃省水利厅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广场南路13号  邮编:730000  电话:0931-8824221

备案序号:陇ICP备11000121号    网站标识码:62000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