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创新机制 群策群力 努力打造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精品示范工程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发布时间:2016-01-29

   【本站讯】2013-2016年,广河县被列为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根据全县水土流失现状,选定在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的魏家咀项目区为2015年的治理范围,项目区涉及齐家镇魏家咀、王家沟两个行政村,涉及人口3450人,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0万元,地方自筹10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50万元,新增梯田556hm2,配套田间道路36.81km,新建生产主干道4.89km,排水渠3.2km,修建土谷坊30道,水保林81.9hm2,经济林66.67hm2,栽植行道树0.49万株。

  在项目实施中,县委、县政府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明确提出打造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精品示范工程的目标,县上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靠实部门责任严格考核奖罚,落实“四定四包”责任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有效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按照“梯田修到哪里、道路开到那里、措施配套跟到哪里、产业基地建到那里”的工作思路,依托梯田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坡改梯工程建设为依托,坚持走“梯田+地膜玉米+青贮氨化+养殖”的旱作特色农业循环发展思路,积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实用技术等特色优势产业模式,不仅解决项目区群众的吃饭问题,也为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双垄沟播玉米发展成为坡改梯试点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梯田打基础、地膜玉米促增收”的良好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条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之路,促进了项目区农村经济发展步伐。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实施,能使该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走上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路子。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我县始终坚持“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做到了规划一次搞好、措施一次到位、质量一次达标。建设方式上,坚持人机结合、机修为主,保证了建设进度和质量。在建设时间上,充分利用土地封冻前有限时间,机械人力一起上,坚持建成一片、深松一片、使用一片,种植双垄沟播玉米等作物,做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同时,梯田建设到哪里,农路通到那里,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

  二是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按照州上提出的“生态立州”的战略和针对全县坡耕地多、立地条件差的实际,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工作思路,真正把生态建设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地位,将水土保持梯田建设工作纳入全县农村经济管理目标的重要考核内容,层层签定责任书,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靠实工作责任。同时全面落实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公示制、报账制和投劳承诺制的“六制”,以及部门包规划、包质量、包软件、包验收的“四包”责任制,做到了责任到干部、工作到农户、面积到田块、服务到地头,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是精心组织,严格标准。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我们始终把工程质量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建设管理中,严格落实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和严要求的“四高一严”建设程序,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一线蹲点进行技术服务,村民广泛监督,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方位跟踪督查,确保措施一步到位,任务一次完成,质量一次达标。

  四是整合项目,多措并举。按照“各负其责、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各收其效”的建设原则,整合扶贫、交通等相关部门项目,多方筹措资金,统筹安排,对2.5公里生产主干道进行了硬化,使其发挥最大效益。通过“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的办法,组织群众筹资投劳,针对部分群众外出打工投劳难度,积极协调县农机部门向农户投放小型收割机械,支持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群众投劳难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是规范管理,保护成果。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水土保持和梯田建设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交通、水电、扶贫、农发、水保、畜牧等部门为成员的广河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将梯田建设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内容,实行人大、政协巡视调研和定期听取汇报制度。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定期、不定期经常深入工程建设项目区进行督导检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发布《广河县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奖惩办法》等一系列地方配套性政策文件,健全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工作机构,完善了工作程序,同时围绕贯彻执行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和《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利用有线电视台,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水保、参与水保的浓厚氛围。

  六是行政推动,利益驱动。梯田工程作为农业生产基础和社会公益性项目,要取得成功,离不开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组织管理,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只有采取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管理形式,加大行政推动,才能使各项工作措施和责任落到实处。同时,群众既是工程的建设主体也是受益主体,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至关重要,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集中民智,依靠民力,要让广大群众从工程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七是注重民生,培育产业。开展综合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耕地的质量和效益,改善和保障民生。在工程建设中,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想群众之所想,构建群众增收的长效机制,全力推广“梯田+全膜玉米+秸秆青贮氨化+养殖”的旱作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延伸和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使项目区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甘肃省广河县水土保持局供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科技信息处编辑)


 | 网站首页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办:甘肃省水利厅办公室  承办:甘肃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甘肃省水利厅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广场南路13号  邮编:730000  电话:0931-8824221

备案序号:陇ICP备11000121号    网站标识码:6200000040